班組精神:勇擔當 重傳承 爭先鋒
班組榮譽:全國青年文明號 第23屆鐵路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夜色如墨,介休站調車場燈火通明,車鉤碰撞聲劃破夜空。中國鐵路太原局集團有限公司介休車務段介休站甲班甲調的青工穿梭在一列列滿載貨物的鋼鐵長龍間,檢查車鉤、摘解風管、確認信號……當朝陽灑滿股道,他們的工作服早已被汗水印出深淺不一的痕跡。
作為南同蒲線運量較大的裝車站,介休站日均裝車574輛、11.48列,承擔著晉煤外運、物資中轉的重要任務?!鞍嘟M從成立到現在已有64年,不斷刷新著安全生產天數!”甲班甲調第27任調車長王鵬自豪地說。這支由6名平均年齡不到28歲青年職工組成的隊伍,日常負責列車編組、取送、溜放等作業,為每一趟列車的安全暢行保駕護航。
實干擔當 扛起安全重任
“調車作業就是與時間賽跑?!边@是甲班甲調青年們掛在嘴邊的話。寒來暑往,他們頂著烈日、冒著風雪,在股道間穿梭,把“擔當”二字融入每一次作業里。近期,持續的降雨給調車作業增加了不小難度。
10月18日,剛結束夜班作業的甲班甲調青年們正準備交班,電臺里突然傳來緊急指令:“下行場9道有一列集裝箱列車,需立即送入南箱鐵路專用線裝卸!”調車長王鵬瞬間疲憊全消,迅速召集組員:“大家加把勁,早一分鐘送達,就能為增運多爭取一分鐘!”
雨中的調車場濕滑難行,視線也受到影響。連結員安金文攀爬車梯時,雨水順著安全帽檐往下流,他卻毫不在意,眼睛緊緊盯著前方信號;“00后”連結員常書權貓腰檢查車輛制動狀態,泥水濺滿了工裝褲腿,卻絲毫沒有放慢速度。摘風管、擰閘鏈、確認進路,組員們默契配合,對講機里只有簡潔的指令與復誦。當列車穩穩停在鐵路專用線上時,貨場工作人員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
“每一趟作業都不能馬虎,因為我們肩上扛著的是運輸安全的重任?!蓖貔i說。在他的帶領下,甲班甲調優化分工、加強聯控互控,平均每批作業時間縮短10%,年均完成作業鉤數4728鉤,調動車輛67356輛,編成列車520列,在保障電煤運輸、貨運上量的任務中,始終沖鋒在前。
薪火傳承 滋養青春成長
“來甲班就得爭先,靠啥爭先?就靠手里的活,就靠標準化作業,這是我們的‘家風’?!蓖貔i說。這份對安全的堅守與對效率的追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深深扎根于甲班甲調六十余載的傳承沃土。那些刻在作業流程里的標準、融入工作細節的嚴謹,都能在班組的榮譽記憶中找到源頭。
走進甲班甲調的榮譽室,一張張老照片、一個個老物件訴說著這個班組的傳承故事。20世紀60年代,鐵道部專家組來介休站調研后,將以梁增榮名字命名的“梁增榮調車法”寫入《技規》。從此,班組就立下了“我們自己定的規矩,我們必須帶頭落實”的“家規”。從《班組管家賬》、“3583”調車工作法到“嚴、細、實”班組管理法,這些“傳家寶”在一代代甲班甲調人中不斷傳承,成為他們成長的養分。
“要是沒有師傅們的耐心教導,我不可能這么快成長起來?!背鴻嗷貞浧饎側虢M時的經歷,至今仍記憶猶新。2024年9月,剛從鐵路院校畢業的他,對調車作業還很生疏。一次作業中,他連掛車輛后忘了撤除輪下鐵鞋,師傅安金文趕緊叮囑他并及時撤下鐵鞋:“鐵鞋不撤,會影響行車安全!”
事后,師傅帶他來到榮譽室,指著滿墻的獎狀說:“這些榮譽都是前輩們用一次次標準作業換來的,規章就是底線,必須刻在心里?!睆哪且院?,常書權把規章手冊帶在身邊,一有空就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就追著師傅們請教,還專門記錄作業中的易錯點反復琢磨。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5月,他在介休車務段技能競賽中獲得連結員第二名,8月又因及時發現上報鋼軌接頭夾板安全隱患,在全段通報表揚。
如今,常書權成了新工們的“小老師”。他結合親身經歷在新工座談會上進行了交流分享,這份薪火相傳的擔當,讓安全理念在代代傳承中熠熠生輝。
創新活力 攻關作業難題
在甲班甲調,大家不僅傳承著老一輩的優良傳統,更憑借創新實踐,為班組注入新活力。“不能只滿足于完成任務,還要想辦法做得更好、更高效。”這是王鵬一直強調的理念。
進入四季度,班組全力沖刺全年任務目標,針對平板車結構特殊,檢查走行部和車鉤時,作業人員需要頻繁彎腰、探身,耗時久、易疲勞的情況,王鵬組織組員開展攻關。他們帶著卷尺和秒表在現場反復實測,一次次調整檢查姿勢和路線,總結出“旋轉目視快檢法”,將每輛車的檢查時間縮短20%以上,大大提升了作業效率。
安金文則把創新延伸到了安全宣傳方式上。去年底,該段推行“人身安全十卡死”“防溜安全十卡死”等制度,安金文發現有些新職工對規章理解不深。于是,他利用休班時間,帶著相機在作業現場取景,把“不侵限、不鉆車”等要求拍成一個個生動的小場景視頻,制作成“電子教材”。這些視頻在全段推廣后,受到了新職工的好評。
除了工作中的創新,生活里的甲班甲調也充滿青春活力。休息時,組員們會相約一起打球鍛煉,增強體能;熱愛攝影的安金文,時常定格大家奮斗的身影;偶爾組織的團建活動,讓彼此的關系更加融洽。“生活中團結互助,工作上才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王鵬說。
27任調車長、100多名連結員,半個多世紀薪火相傳,一代代甲班甲調人秉持“鐵的家風”,讓調車先鋒旗幟在運輸一線高高飄揚、永不褪色。